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聚焦 >  >> 
关注:当前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认知误区

时间:2023-06-26 19:49:12    来源:哔哩哔哩

对于高考填志愿这件事,网上的各类文章都并不是很合理,介绍也并不全面。而许多高考考生以及家长,高中时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高考考分上,对于填志愿的事情常常不甚了解。在这种情况下,真是非常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言论带偏。

基于这个原因,我写了一篇文章简要阐述一下高考志愿填报常见的三种认知误区,这些也是我在身边人上常见到的观点。


(资料图片)

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,不一定对,随便看看。

第一个误区,认为填志愿是小事。

填志愿真的很重要,和你的高考考分一样重要。尽管这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填志愿的重要性,但不可否认的是,我们的教育仍然是重分数、轻志愿,很多高中生在高考结束后仍然完全被动、等待指令并且认为分数就代表一切。

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比喻是,中学阶段直至高考是一场人生的“开场游戏”,而高考志愿就好比这个游戏在终局时的一次集体开挂,直到进入了大学,才意味着从游戏回到了现实。我们身处的是一个现实的世界,是一个赛道无穷多,人生活法无穷多的世界。而填志愿,就是从“单一目标的赛道”向“无限开阔的人生”转变的一次重要选择。

所以,最好的话从上高中开始就应该慢慢去了解填志愿那点事了。如果没有的话,那在高考完后那段时间一定要好好研究怎么填志愿才最适合自己。这东西学校不会教给你,家长也都是一知半解,高考生自己一定要多花些精力,这是事关你未来四年每天学习生活的事,绝对不可以怠惰,切记。

Q:学校为什么不教怎么填志愿?

A:上了社会没人会喂饭给你吃。真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知识,都是自己主动学来的,而不是像中学阶段那样被动教授的。一定要改变观念。

第二个误区,认为存在一套填志愿的通式通法。

这个事情在今年特别严重,因为现在自媒体盛行,为了流量,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极端化的言论以及“一套方法彻底学会”这样的说法。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万能解法。但人生不是数学题,绝大多数事情,是不存在万能解法的。

一个经典的例子吧,今年我至少看到了五遍“城市>学校>专业”这样的说法,这些文章往往说的头头是道,告诉你城市的重要性云云。真的是这样吗?我想说的是,凡事都没有这么绝对,填志愿这种事,从来就没有什么万能解法。适合别人的,不一定适合你。

举几个反例吧,第一个:很多小地方来的大学生并没有什么规划,读大学只是暂时换到了另一个城市,读完大学就回老家了。并且,这些人大学里也比较懒,所以不会去依靠大城市的资源去结识人脉或是增长见识之类。对这类人来说,学校有用,因为学校“名气响”的话找工作容易,专业也有用,毕竟对口专业肯定是好找,相比之下,对这类人来说城市才是最无用的。对这类人来说是学校>专业>城市。

第二个反例,一些学生,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,在高考前就想得很清楚,自己一定要报某某某个专业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,你能让他把学校的优先级置于专业之前?肯定是不合理的。如果学生有很强的专业倾向性的话,一定要优先满足专业。因为这是要陪伴大学四年学习生活日常的啊,没有兴趣的话,又怎么能指望有高效率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学习?对于这类学生来说,就绝对是专业>城市>学校。笔者本人就是这一类。

第三个反例,如果是一个分数在一本线以下(老一本,也就是现在的重本/重点线,通常是500多分的那个),并且家里特别贫困,急需尽快工作赚钱的学生。那对于这类人来说,最佳的方法是读个二本甚至专科的医学啊,口腔之类专业,学校不重要,城市更不重要。对这类学生来说是专业>>学校>城市,并且一定要选最容易就业且收入不错的专业,例如学医。

综上所述,各类不同的人群在填志愿时的需求和着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。绝对不可能找到一套方法,能够适合指导所有人如何填志愿。所以,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自己的需求,以及自己擅长的方面及性格特征去填,而不能在网络平台上听风是雨。如果说填志愿有什么宗旨的话,那就是:保证最终的结果是你可以接受的。确保发生自己绝对不能接受的概率为0。

第三个误区,喜欢向已经读了大学的学长学姐咨询排雷。

我想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是:所有的学长学姐都只切身了解他们所在的唯一一所大学。而好与坏,是对比出来的。既然没有对比,那他们所述的信息,是很主观的,是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的。

比如说,如果你想咨询学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好不好,很多学长学姐肯定都会说,“别来!”这是因为大学里的一些特色风气就是如此,作为大学生认知也有局限。事实上,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肯定是相当好的。

再比如说,我们时常见到的一种情况是,由于某个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过得很好,ta就会对自己的学校评价很高,并且忽略那些不好的因素,只阐述好的方面,希望你来读;反之,有些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不如意,就会对自己的学校评价很低,强调那些令人不满的因素,甚至有所夸张。

有人可能会说啊,如果我能找很多学长学姐,综合他们的评价,那最终得到的结果,是不是就能相对客观一些了呢?但要知道的是,如果你不去那些公开的网络平台搜索,你所能接触到同一个大学的学长学姐,其实是非常有限的,根本不存在能找到很多学长学姐的可能。而如果你是去诸如知乎、贴吧等搜集信息,那又是非常不客观的。因为一个大学在贴吧、知乎上的风评好坏,很可能只取决于其控评程度。

综上,试图通过咨询学长学姐了解大学的好坏,是非常容易出现差错的。我的建议是,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去选择大学,直到录取以后,再去寻找这个大学的学长学姐去了解学校的详细情况。

既然以上三种认知都是不合理的,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填报志愿呢?限于篇幅原因,以后有机会更新时再来继续讲这个问题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全文发布于:bilibili@粉色的甜甜;以及公众号@甜甜Official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